【陕西脱贫故事】智能管理平台让脱贫责任落得更实

媒体聚焦 陕西省总工会 891


 

 

宝鸡市凤翔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践,不断探索创新,开发出一套智能化的综合管理平台,依托现代信息技术,夯实脱贫责任。

盛夏时节,在凤翔县城关镇马村,贫困户许亚红正忙着收获和销售自家的鸡蛋。从六月份开始,许亚红养殖的5000只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,生意也一天天红火起来。而在两个月之前,许亚红养殖的蛋鸡只有两千只。

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马村贫困户许亚红:“到现在能赚两万块钱,再喂上一个月,鸡蛋还能卖一万块钱,把这鸡全部淘汰了以后还能赚一万多块钱,今年总共能收入四万块钱。”

给许亚红带来变化的是凤翔县“脱贫攻坚智能化管理平台”。两个月之前,凤翔县城关镇通过这个平台收到了“加大特色产业发展、培育1—2个特色产业脱贫示范户”的任务。在比对各养殖户条件后,把具备养殖技术的许亚红确定为发展对象,并协调扶贫贴息贷款,帮助她扩大养鸡规模。

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马村贫困户许亚红:“又添了3000只鸡,现在养了5000只鸡,总投资算下来也在八万块钱,扶贫贴息贷款贷了五万块钱,如果没有国家这贷款,根本我也就养不起来。”

把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按照镇办、行业部门职能,进行归纳整理,设定指标体系,并通过网络分发、下达给相关部门和镇办,按照“临时、每月、季度”进行动态监管、成效评价和精准督办。

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王晓锋:“这个平台使各个基层扶贫单位有了压力传导,干得好咱们就是戒骄戒躁、继续努力,工作干得不好、有差距,咱们就要迎头赶上,有一种比拼赶超的想法。”

成立于2016年的“凤翔县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”,采取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+基地”的模式,带动了周边40个村子的90多名贫困家庭妇女就地就业增收。今年六月,公司投资5000万元启动建设“土织布非遗传承及产业扶贫基地”,“惠兰手织布”这个既具有文化传承价值,又具备带贫惠贫功能的特色产业被列入产业扶贫整体规划,并在“智能管理平台”上对口下达给了所在镇。

宝鸡市凤翔县田家庄镇党委书记张晓卫:“按照县上这个智能化的管理平台的要求,我们努力做好五星级店小二,协助企业办相关的手续,解决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问题,我们计划在九月份要建成投产。”

宝鸡市凤翔县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卿惠:“新的产业基地建成后将会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,比原来的700万元增加一倍多,提供200个就业岗位,其中贫困户会达到一半以上。把土织布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,让贫困群众在不同的环节上就业,实现增收脱贫的梦想。”

让扶贫信息数据资源共享,让脱贫攻坚监管精准高效,让行业扶贫政策系统呈现,让富民增收产业快速推进。凤翔县创新开发的“脱贫攻坚综合管理平台”正式运营两个月以来,共发布交办问题信息1200条,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深入推进。

宝鸡市凤翔县委副书记景行军:“通过这个平台的应用,夯实了党委主体责任,减少了中间环节,实现了‘点对点’下发、‘一对一’办理,减轻了基层负担,构建了‘交办、督导、考评’三位一体的工作运行体系,管理平台由多层级变成扁平化管理,提高了脱贫攻坚的实效。”    (记者 刘军 徐瑞华)

 

 

 

据《陕西新闻网》

转载请注明: 陕西省总工会 » 【陕西脱贫故事】智能管理平台让脱贫责任落得更实

赞 (0)